饮食常识Manual

走进太欣新材料科技《秦风热线》向消费者解读食品添加剂热点问题

2024-06-21 16:09:09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太欣新材料科技太欣新材料科技太欣新材料科技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所属西安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工作人员走进陕西新闻广播《秦风热线》栏目,向广大消费者介绍科普馆建设情况、展示内容,科学解读食品添加剂热点问题,促进大家科学、合理选择食品,正确理性认识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营养强化剂也包括在内。这是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24)中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

  我国目前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2300余种,其中香料种类就有1800多种,占比约80%。凡是不在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和国家卫健委公告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中的物质都不是食品添加剂。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按作用分为抗氧化剂、膨松剂、着色剂、防腐剂、甜味剂、食品用香料等。常见的防腐剂如酱油中的苯甲酸钠、果酱里的山梨酸钾;常见的抗氧化化剂如食用油中的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常见的甜味剂如口香糖里的木糖醇、饮料中的阿斯巴甜;常见的色素如腐乳里的红曲红、饮料中的焦糖色。维生素C、维生素E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也是食品添加剂。

  还有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加工助剂,如氮气、氢气、二氧化碳、活性炭,以及有助于食品加工的各种酶,都是食品添加剂。科学家还会不断开发性能优良、安全可靠的新品种,满足消费者和食品工业的需要。

  2、这次西安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充分利用技术优势,积极挖掘科普资源,经过认真筹备,精心打造,建立我省首家“食品添加剂科普馆”。当时你们设立的初衷是什么?

  西安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是西安市市场监管局直属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位于长安区郭杜街办仓台西路889号。主要承担全市食品(含保健食品)、药品、化妆品、洁净度、保健用品的检验及研究工作和全市11个大型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工作。同时承担我市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及评价工作。开展食品检验,维护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是我们的主要职责之一。

  随着工业的发展,各类加工食品琳琅满目,为消费者提供了诸多选择。与此同时,三聚氰胺、瘦肉精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使得食品安全问题受到空前重视,食品添加剂往往成为食品安全问题的“替罪羊”。据统计结果显示:仅仅12%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持正面态度,表明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缺乏准确、科学、系统的认知。为群众明晰食品添加剂相关知识,了解食品添加剂对于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意义,熟悉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及功能,消除食品添加剂与非法添加概念误区,我们西安市食品药品检验所特建立食品添加剂科普馆,引导公众科学认识食品添加剂,理性看待食品添加剂,从而建立食品安全消费信心。

  3、科学认识食品中的添加剂,选择健康营养美食。食品添加剂科普馆里的展示内容有那些?

  我们的食品添加剂科普馆目前设有科普知识展示区和实验区,可供参观者了解食品添加剂相关的科普知识,观看食品检验过程。其中,科普知识展示区又分为三个展区,通过图文展板、实物展示、科普视频播放等形式,为参观者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第一展区讲述食品添加剂的概念、发展历程、现状,与现代食品工业的关系,膳食指南及健康生活,以及大众对于食品添加剂的认识现状等,使参观者科学认识食品添加剂的同时,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合理选择食物;第二展区讲述我国对于食品添加剂的安全管理,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功能及应用,以及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辟谣等,让参观者正确理性认识食品添加剂,引导公众科学、合理选择食品;第三展区通过介绍非法添加相关知识及典型案例,消除群众概念误区;通过介绍我所主持和参与的典型非法添加事件及获得的相关荣誉,体现我所在非法添加行刑衔接中发挥的重要技术支撑作用,进一步为消费者建立食品安全消费信心。

  4、说到食品添加剂,大家通常有一个认识:凡是食品添加剂都是科技与狠活,是洪水猛兽,都对身体有害无益,真的是这样吗?

  虽然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的产物,但是人类为改善食物的品质和用于加工食品而使用功能性原料的历史相当久远。

  早在60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我们的古人已经学会利用酵母中的蔗糖酶来酿酒,而蔗糖酶就是一种具有催化作用的食品添加剂—酶制剂。再比如豆腐,因其营养丰富深受大众的喜爱。在《淮南子》中就记载了东汉时期淮南王刘安炼丹过程中偶然用“卤水”点化成豆腐的典故。其中卤水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钙(石膏)等,都是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凝固剂。还有我们现在常吃的油条,南宋记载其配方“一矾二碱三盐”一直延用至今。其中“矾”即白矾(明矾),主要成分为硫酸铝钾,是一种膨松剂;“碱”俗称小苏打,即碳酸氢钠,是一种酸度调节剂。

  这些从古代延用至今的例子还很多,比如天然色素红曲、栀子用于食物染色,肉桂用于增香、酿酒等,以现代的观点和概念太欣新材料科技,都是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制造中应用的典型范例。所以,认为食品添加剂都是科技与狠活的说法是有失偏颇的。

  至于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有“限量”规定,在设定每种食品添加剂的最大使用量时会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目的就是为了得出每种食品添加剂的ADI值(即不产生健康危害的每日最大允许使用量),作为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科学依据。国家标准在规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使用量时是采取“算总账”的方式,考虑不同年龄、地区、性别的人群一天吃多种食品且长期食用的情况,我们担心的“叠加效应”饮食习惯等因素已经考虑在内了。因此只要按标准使用,其安全性不足为虑。

  我国目前已形成一套完善的食品添加剂法律、法规和标准管理体系,保障了食品添加剂在合法使用的情况下是安全的,并非对身体有害无益,大家不必过分担忧。

  5 、有人说,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的灵魂,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这句话如何理解?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在满足了温饱之后,对食品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营养、美味、方便,还要具备一些特殊功能。食品添加剂在满足这些高品质需求的过程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比如通过营养强化剂来增强营养成分、通过香精香料、增味剂来提香增香、通过甜味剂代替蔗糖提供甜味可供糖尿病人和体重管理人士食用、通过防腐剂延长食物保质期提供方便等)。因此可以说,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的灵魂,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提升了产品品质,丰富了食品种类,满足了消费者对于食品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比如我们刚才讲到豆腐,由于凝固剂的不同,才形成口感不同的豆腐,比如卤水作为食品添加剂制成老豆腐,石膏作为食品添加剂制成嫩豆腐,葡萄酸内酯作为食品添加剂制成内酯豆腐。如果没有这些不同的凝固剂,我们就吃不到口感各异的豆腐,甚至只能喝豆浆;再比如如果没有香精香料色素,我们就吃不到颜色和口味各异的糖果、冰淇淋、饮料等。

  6、据你们的工作统计,目前消费者最担忧的食品添加剂种类有那些?同时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认识有那些误区?

  据相关统计结果显示:消费者最担忧的三类食品添加剂种类依次为防腐剂、着色剂和香精。

  现代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越来越喜爱食用快捷方便、颜色丰富、香味可口的食品,就会用到防腐剂、着色剂和食用香精。对很多食品而言,不使用防腐剂就无法长时间保存,且容易因食用致病微生物污染的食品而引发疾病(这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的食品安全头号问题),也无法享受到种类丰富便捷的方便食品。色素分天然和人工合成两类,天然色素来自于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例如胡萝卜色素是从胡萝卜的根茎中提取的、胭脂虫红是从胭脂虫中提取的、红曲红是从微生物红曲米中提取的等,本身安全性就很高。有些还具有一定营养价值,比如广泛用于果汁饮料的β﹣胡萝卜素,不仅是维生素A原,还具有很显著的抗氧化、抗衰老等保健功能,但天然色素性质不稳定,溶解性较差,且制备成本高。与天然色素相比,人工合成色素稳定性强,色彩鲜艳,着色牢固,且制备成本低廉,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饮料、糖果、调味料等食品产业中。食用香精能赋予食品丰富而可口的香味。其实,凡是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食品添加剂,一定是经过相关管理机构层层筛查、严格审核通过,才可以正常使用的,所以其安全性也是可以保证的。

  但是,目前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认识误区主要有:七成消费者认为长期从食品中摄入多种食品添加剂有害健康;六成多消费者认为“0添加”、“0防腐剂”食品更安全;七成消费者认为天然来源的食品添加剂比人工合成的更安全;八成以上的消费者认为瘦肉精、三聚氰胺属于食品添加剂。

  以上结果表明,加强食品安全科普宣传,提升消费者的食品安全认知水平任重而道远。这也正是我所作为市场监管系统的专业技术机构,建立食品添加剂科普馆的初衷和目的。

  7、网友“欢乐谷”留言:大家生活中常见的食用香精是食品添加剂吗?与食品用香料是什么关系呢?

  人类不能没有食品,食品不能没有香味,食品的香味是食品的灵魂。食品用香料、香精都是添加到食品产品中以产生香味、修饰香味或提高香味的物质。食品用香料是国标中规定的23类食品添加剂之一。食品用香料一般不直接在食品中使用,而是调制成食品用香精后再添加到食品中用于食品加香。食品用香料和食品用香精是原料和产品的关系。

  目前全世界食品用香料品种很多,约占食品添加剂总数的80%,各国允许使用的食品用香料多达4000多种,我国目前允许使用的食品用香料有1800余种。

  而食品用香精可按用途分为焙烤食品香精、软饮料香精、糖果香精、肉制品香精、奶制品香精、酒用香精等。按香型分有果香型香精、花香型香精、薄荷型香精、豆香型香精等。因此,不同类食品中希望产生不同口味时就会使用到不同的食品用香精。

  大家可能会担心食品中过量使用香精香料会带来安全问题。其实食用香精香料使用时具有“自我设限”特性,少量使用就能达到提香效果,超量使用气味会令人难以忍受,没有必要也很容易被识别,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发生香精香料使用过量而导致的安全问题。但同时也要提醒消费者,颜色过分鲜艳或气味过分香浓的食品可能是商家为了掩盖食品的腐败变质等不良品质而大量加入色素和香精,属于违法添加,应提高警惕。

  8、我们生活中一些常见常吃的食品中都有哪些添加剂,它们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又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都是为改善食品的品质和食品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的。我们生活中常见常吃的食品的标签上就能找到食品添加剂的身影。按照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食品标签的配料表中,含量是按递减顺序排列的,食品原料含量高排在前面,食品添加剂含量基本都很少,一般都排在靠后。

  比如方便面,面饼中的小麦粉、淀粉、食用盐就是食品原料,因加工工艺的需要还会添加一些食品添加剂:比如着色剂,可以改变方便面的外观,增进消费者的食欲。常用到的着色剂有:栀子黄,辣椒红,姜黄素等。由于方便面含有较多的油脂,就要加入抗氧化剂来抑制油脂的氧化,延长保质期。常用到的抗氧化剂有:丁基羟基茴香醚,二丁基羟基甲苯,维生素E等,增强面条弹性,使方便面更加劲道,面条表面光滑,就需要加入增稠剂,常用到的增稠剂有:海藻酸钠、磷酸化二淀粉磷酸酯,海藻酸二醇酯等。为了提高方便面的口味,增进消费者食欲,常会用到增味剂谷氨酸钠,琥珀酸二钠,呈味核苷酸二钠等。为了使方便面保持水分,快速食用,并使其结构相对稳定,会用到水分保持剂、稳定剂:三聚磷酸钠,磷酸二氢钠等。

  再比如年轻人爱喝的碳酸饮料,常用到的食品添加剂有二氧化碳,是一种防腐剂,同时产生杀口感刺激呼吸,带出热量,产生爽快感受;为了使饮料风味平衡,掩盖异味,增加饮料的口感,还会用到甜味剂和酸度调节剂,常用的甜味剂有安赛蜜、糖精钠、阿斯巴甜、赤藓糖醇、三氯蔗糖等,酸度调节剂有柠檬酸、柠檬酸钠等。很多甜味剂具有甜度高、热量低的特点,能够代替蔗糖提供甜味,还有一些零热量的甜味剂比如安赛蜜、三氯蔗糖等,可供糖尿病人和身材管理人员选择食用。

  天气热了,冰淇淋是大家热衷的一种美味,其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主要有以下几种:

  首先是增稠剂,能赋予冰激淋粘稠、顺滑的口感,起稳定作用,改善冰晶形成的状态就是无过大冰晶,提供稳定的细腻口感,同时呢个抗融化便于运输储存,并且在冷冻保存期长期保持柔软、疏松的组织结构。常用的增稠剂有瓜尔胶、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钠、刺槐豆胶、卡拉胶等;再就是乳化剂,可以促进冰淇淋中的脂肪与蛋白质相互作用,使脂肪均匀分布,赋予冰激淋特有稳定细腻的口感,同时提高稳定性能,延缓结晶速度,常用的乳化剂有大豆分离蛋白、单双甘油脂肪酸酯等;还有甜味剂能提供甜味改善口感,着色剂能赋予冰激淋不同的颜色,食品用香精则用于赋予冰激淋不同的口味。

  还有香肠,也是我们餐桌上常见的一种食用方便肉制品,常会用增稠剂来增加香肠的黏稠度,赋予香肠良好的口感,同时增加香肠的持水性,减少油脂析出,提高产品品质。常用到的增稠剂有:次云石胶,β-环状糊精,亚麻籽胶等。

  香肠中的肉储存过程中容易因氧化作用而发生褐变,因此常加入着色剂用于改善香肠的色泽,常用的有红曲米,红曲黄色素等。另外,由于香肠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和含水量,适宜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导致腐败变质,防腐剂的加入可以抑制其腐败变质,常用到的防腐剂有:乳酸链球菌素,山梨酸钾等。为了提高香肠的持水性,软化香肠,保持肉的营养成分和嫩度,还会加入水分保持剂如磷酸二氢钾。

  9、网友“咕咚咚”留言:有些商家宣称“0添加”“不含防腐剂”“不含香精”“不含色素”等,真的有这样的食品么,这样的食品就更安全么?

  在现代食品工业环境里,完全不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很难找到。有些消费者认为标示“不含防腐剂”、“零添加”的食品更安全,商家也就瞄准了这一点,使用这样的描述来迎合消费者的心理。首先,大家需要明确一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目的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食品加工工艺的需要,如果不使用食品添加剂,很多食品就会难看、难吃、难储存。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本身就有保障食品安全的作用,零添加的食品也不可能在安全性上变成“优等生”。

  当然,如果不是改善食品品质或者加工工艺的必要,某些食品添加剂是无需添加的。比如罐头,经过真空密封、高温杀菌、或者在高浓度糖、盐中浸泡等加工工艺,食物处于无菌、无氧状态,不具备微生物繁殖条件,就不需要添加防腐剂;比如冷冻食品:冷冻条件下细菌真菌都停止生长,不需要防腐剂可以长期保存;还有蜂蜜,含糖量很高、含水量极少,也不具备微生物繁殖条件,可以不添加防腐剂,而且因其本身就具有良好的口感和色泽,也无需添加香精和色素。这些食品再宣称“不含防腐剂”“不含香精”“不含色素”完全是一种营销手段。

  因此,无论从现实还是科学角度看,“0添加”的说法都不严谨,经不起推敲。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有利于提升食品安全,盲目追求“0添加”“0防腐剂”反而可能增加风险。

  10、微信网友“大树”留言说:工业化生产的食品既然不可避免要添加食品添加剂,那在家吃饭是不是就可以避免呢?

  我们在家烹制菜肴可能用到调味品:鸡精味精、酱油(含增味剂、着色剂、防腐剂),也会用到面粉(含抗结剂、乳化剂、抗氧化剂),还会用到食用油(含抗氧化剂),所以食品添加剂的应用也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为了我们能够吃到既安全又美味的食物。

  其实,食品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关键看如何科学合理搭配,任何一种食物过量单一食用都是不科学的,这也正是膳食指南强调食物多样性的原因。

  11、网友“老农夫”留言:这两年,预制菜风靡,预制菜不允许添加防腐剂,有这样的规定吗?

  的确是这样。预制菜也称预制菜肴,是食品工业化的产物, 这两年广受关注。预制菜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 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不包括主食类食品,如速冻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饭、盖浇饭、馒头、糕点、肉夹馍、面包、汉堡、三明治、披萨等。预制菜样式繁多,原材料相对比较复杂,对食材新鲜度及储存条件要求较高。2024年3月21日,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明确预制菜定义和范围,并明确规定其生产过程不允许添加防腐剂 。

  预制菜虽经过工业化预制,但仍属于菜肴范畴,消费者在菜肴烹制过程中一般不添加防腐剂,规定预制菜中不添加防腐剂更加符合消费者期待。同时,食品添加剂“非必要不添加”“在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使用量”已经逐步成为行业共识。预制菜通过冷冻、冷藏等贮存条件和杀菌后处理工艺,没有使用防腐剂技术必要性。基于以上考虑,国家规定预制菜不得添加防腐剂。

  12、网友留言:感觉生活中很多食品安全问题都与食品添加剂有关,真实情况又如何呢?

  大量的检测、统计结果发现,目前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包括5大方面:头号食品安全问题是致病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 ,常因卫生条件不达标,致病微生物污染食物导致其腐败变质,食用后引发腹痛、腹泻等病症,而防腐剂、被膜剂等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恰恰可以防止致病微生物引起食物的腐败变质,是解决食品安全头号问题的重要手段;其次是营养缺乏、营养过剩等食物营养问题,第三是环境污染导致的有毒、有害食品,第四是食品中天然毒物的误食,最后才是食品添加剂违法问题。

  然而现实生活中,食品安全问题让食品添加剂背了不少黑锅,其主要原因就是食品添加剂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通常是食品加工制造厂商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所致,属于人为造成,对大众心里影响更大,另外一个原因是大众对于添加剂与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与非法添加物的概念混淆导致。

  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添加剂是一个统称,包括饲料添加剂、药品添加剂、塑料添加剂等食品添加剂只是其中的一类。

  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物。食品添加剂都是经过国家安全认证的可以添加到食品中的物质,各有其作用,并且有严格的使用范围与用量规定。而像大家耳熟能详的三聚氰胺、瘦肉精、苏丹红等等,并非是食品添加剂,而是工业原料或药物。

  食品添加剂违法行为最典型的就是“两超一非”,即在食品生产环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就像刚才我们讲到的药物、工业原料等等,食用可能会给健康带来一定风险。迄今为止,我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食品安全事件没有一起是由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造成的。

  13、网友“大海里的鱼”留言:目前我们国家食品中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都有那些?能否在给大家做一些提醒。

  为进一步打击在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保障消费者健康,我国自2008年以来先后发布了六批《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下面我就一些常见的情况给大家做出提醒。

  吊白块是一种工业用漂白剂,常添加在腐竹、粉丝、面粉、竹笋中,主要起漂白、防腐的作用,会给人带来很大的健康问题,国家明令禁止在食物中添加;

  苏丹红是一种化学染色剂,常添加在辣椒粉、辣椒酱、辣椒调味品中,起到增色作用,可保持辣椒鲜亮色泽,具有致癌性;

  三聚氰胺又称“蛋白精”,是有机化工原料,常被添加在乳及乳制品中,用以提升食品检测中的蛋白质含量指标,使蛋白含量虚高,会引发肝肾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盐酸克伦特罗,俗称“瘦肉精”,是一种平喘药,常添加于饲料中,用于增加蛋白质的合成(长瘦肉),急性中毒会导致肌肉震颤和心跳加速;

  以上这些非食用物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国家命令禁止在食品中添加,如果添加就属于违法行为。

  亚硝酸盐,常被用于熟肉及卤制品中起防腐和护色的作用,超量使用易造成亚硝酸盐中毒,属于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甜蜜素、安赛蜜都是甜味剂,加入白酒中能改善口感,但同时会掩盖白酒的苦味和不良品质,国标明确规定不允许在白酒中使用任何非白酒发酵产生的呈香、呈味、呈色物质,使用甜蜜素、安赛蜜属于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但是这些甜味剂可以在调制酒中使用,比如果酒太欣新材料科技、鸡尾酒等;

  以上说到的这些食品中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我所均具备检测能力,也能出具检验报告。但不法商贩的造假手段在不断翻新,非法添加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也在不断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我所也在不断提升我们的检验检测能力,扩大我们的检验项目和范围,守护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同时在违法案件办理中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14、网友“大雪残阳”留言:能否介绍下,很好奇你们的工作,针对食品中的各类添加剂,你们平时是做怎样做检测、化验的?

  食品添加剂的检测一般是常量的检测,针对常量的检测,通常我们会采用有法定标准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这种检测仪器因其可以配备二极管阵列、荧光、蒸发光、示差折光等检测器,仪器稳定,检测技术成熟,目前已经可以检验绝大数的食品添加剂。针对易气化,且热稳定的食品添加剂我们也可以采用有法定标准的气相色谱法;针对部分灵敏度要求比较高的痕量检测,也可以采用有法定标准的液质联用法或气质联用法。上述讲的都是给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检验检测结果和数据的情况。如果只是科学研究的话,不用局限于采用法定标准。

  15、近年来,来自各种媒体、网络上关于食品添加剂的热点事件和观点仍然层出不穷。阿斯巴甜真的致癌吗?天然来源的食品添加剂比人工合成的更安全?国产食盐“添加剂”堪比砒霜?那么这些危言耸听的传闻到底是真是假呢?在这里,我们就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关于食品添加剂的不实传闻给出了科学的解释。

  真相:致癌物质的致癌风险通常由两个因素决定:致癌能力和暴露水平。基于阿斯巴甜具有人类致癌性的“有限证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其归类为“可能致癌物”(2B类),并重申建议的日允许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40mg以内,按照目前剂量和范围使用,不会对消费者产生健康危害。举例来说,一罐含有200mg阿斯巴甜的无糖软饮料,假设一个体重70公斤的成年人没有其他食物来源摄入,每天需要消耗14罐才能超过日允许摄入量。

  有些细心的消费者可能在含阿斯巴甜的食品标签中会关注到,阿斯巴甜后面会标记“(含苯丙氨酸)”,为什么要标记含苯丙氨酸?因为进入体内会生成苯丙氨酸,苯丙酮酸尿症患者不能食用,因此要做出提示。

  真相:不论是天然来源还是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剂都是“化学物质”,在管理上也都是用同样的方法和准绳去评估其安全性,不存在谁比谁更安全的问题。因此,被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是同样安全的。

  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选择天然提取或人工合成,更多的是取决于成本,比如防腐剂苯甲酸钠,由于天然植物中苯甲酸的含量太低,导致生产成本高且价格波动大,影响食品企业的应用,人工合成就可以很好地解决和避免这些问题。

  真相:国产食盐确实存在亚铁,它是一种合法的食品添加剂,具有抗结性能,可用于防止细粉、结晶性食品板结,长期食用并不会给人体带来伤害。

  如果要将亚铁分解为剧毒物质,需要在400℃下完成。平时,我们在家里做饭,烹调温度达到200℃的时候,菜就已经要烧焦了,因此在烹调温度下亚铁分解的可能性极小。

  真相: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主要从玉米淀粉、大米等谷物原料中发酵、提取、精制而成。这些天然食物和谷物无毒无害,符合国际标准的谷氨酸钠也是无毒无害的。在超过120℃的温度下,味精中的谷氨

  酸钠会变成焦谷氨酸钠,目前并没有证据证明其致癌性。谷氨酸钠进入胃以后,受胃酸的作用变成谷氨酸,可以构成人体组织的蛋白质。鸡精中40%是味精,其它60%由鸡肉粉、添加剂和盐等物质组成。因此,鸡精与味精相差不大,两者皆健康。

  真相:雪糕、冰淇淋融化的速度并不是判断其品质高低的标准。理论上, 越是“干货”多,例如乳蛋白、乳脂、乳糖等固形物多,雪糕、冰淇淋融化得也就越慢,而像是糖精、色素、香精等“三精水”制作的冰棍,融化得就很快。

  增稠剂有助于雪糕中乳蛋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保持雪糕、冰淇淋的风味和形态,形成松软的口感。雪糕中经常使用的卡拉胶来自藻类,刺槐豆胶、瓜尔胶来自植物,是天然的多糖物质,也是可溶性的膳食纤维,本身安全性很好,适量食用是对人体有益的。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