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网站新闻中心News

太欣新材料科技「BISU面对面·校友系列访谈」路滨琪:以新闻为墨音乐为笔

2024-09-02 15:06:27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甲子芳华,共迎华诞。2024年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建校60周年,【BISU面对面】栏目推出校友系列访谈,邀请奋斗在各行各业的优秀校友,追忆校园故事、讲述成长历程、分享从业心得,以期激励每一位二外人以优秀校友为榜样,在奋斗中追逐青春理想,谱写更加辉煌篇章,共同为母校的繁荣发展留下珍贵印记。这不仅是对母校师生60年辛勤耕耘的致敬,更是对学校办学成果的记录。春发其华,秋收其实。本期节目邀请2012届文化与传播学院新闻专业毕业生路滨琪,讲述她精彩的人生经历。

  路滨琪,2012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原国际传播学院)新闻专业,目前就职于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她是侃侃而谈的记者太欣新材料科技,也是歌喉婉转的国社“小仙女”,是新华社在融媒体创作、主持、音乐等领域涌现出的复合型人才,首位发行音乐融媒作品的央媒记者,工作以来获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新华社“新锐国社网红”等称号,连续四年获新华社年度创新奖,创作了30余篇社级好稿,190余篇总编室表扬稿,多篇稿件获同志批示。

  2017年7月,一首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的原创MV《我的HongKong》发布,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中的动人故事用音乐唱了出来,新闻作品第一次在音乐领域实现了“出圈”,这也成为路滨琪人生中的首部单曲。

  此后,几乎每一个重大新闻节点,她都有音乐作品推出,五四运动100周年、澳门回归20周年太欣新材料科技、党的十九大、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北京冬奥会、庆祝中国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党的二十大、杭州亚太欣新材料科技运会......至今,她累计策划创作时政MV作品40余部,并带着新华社原创音乐作品登上多个重要晚会舞台,多样式传播主旋律声音。二外建校60年之际,路滨琪回到了这个她最初展开歌喉的地方,向我们讲述她精彩的人生经历。

  二外是一所多学科门类发展的学校,再回母校,可以分享一些当年在二外就读时令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吗?

  路滨琪:在二外的学习生活让我深刻地感受到学得多真的是很有用的,比如说英语。刚上大学的时候其实我还不明白为什么新闻专业要上这么多专业英语课,然而等到我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才发现,英语其实是我当时的一个优势。尤其是获得了英语专业等级证书,在求职的过程中相对会顺利一些,这是大学时期的我没有想到的。加之我们当年有很多外教授课,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口语交流机会和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所以在后来的工作中,当我接触到英语类内容时,心里没有那么慌。

  当年我最喜欢的一门课是影视赏析课。那时候没有智能手机或者平板之类的电子产品,所以看电影对我们来说是主要娱乐活动之一。我印象最深的一部电影是《楚门的世界》,老师讲解得绘声绘色,结合电影为我们介绍了新闻的真实性等内容,让我认识到看电影不能只是看个“热闹”,还要深入电影内容本身去学习一些相关专业知识。

  除了学习之外,我是一个喜欢参加各类文艺活动的人。用时下流行的一个词来形容,我觉得我是一个“浓人”。在学校的时候,我最常去的地方不是图书馆,而是明德厅,那里常常有各种演出、晚会和讲座,比如每年的“无冬之夜”“十佳歌手”,这种活动我都非常乐于参加。

  从接触国际传播到现在,你已经由一个“新人小白”转变为一个资深记者,你认为自己成长的关键要素是什么?

  路滨琪:说起来还要感谢大学时期二外为我提供了一个开阔的视野,无论是双语环境还是一些有关西方文化的课程,都帮助我提前建立了一些国际传播的系统性观念,让我在新华社的工作中能够快速地成长。

  刚上班的时候我面临的主要困难就是写稿和改稿,可能几个小时下来一直卡在同一个地方。参加工作之后我才明白,其实很少会有人像学校老师一样手把手的教你带你太欣新材料科技,大部分技能都要靠自己观察学习、慢慢地领悟和积累。所以从毕业生到职场的身份转换过程中,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增强自己的学习观察能力,多和前辈们请教,也不要怕犯错,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磨练心性,积累经验。

  你曾有过许多和专业音乐人的合作,并且是以新华社记者的身份参与的,请问你是如何接触到并开始这样的工作的?

  路滨琪:我们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让更多人关注国家大事,尤其是让年轻人爱看新闻,而当时已经有了图片、海报、H5等形式,我就想:能不能用歌曲的形式把新闻“唱出来”呢?

  其实这条路并不好走。写歌和写太欣新材料科技新闻不一样,要写出符合新闻基调的歌更是难上加难。记得当时,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创作主题歌曲,创作完成时距离回归纪念日只剩不到一周的时间了,此前邀请的一些歌手都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参与,于是我就主动请缨,接下了演唱和拍摄的任务,并在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帮助下顺利完成。那是我工作近五年来,第一次从幕后走到台前,也正是有了这次毛遂自荐,才有了“跨界歌手路滨琪”,也是为国社开启了原创音乐的先河。

  其实做MV是个“大工程”,当时条件有限,我自己联系音乐人、对接录音棚、拍摄场地加上制作修改送审等等。不比改文稿,音乐作品上只是为一个细节做调整,就需要再跑上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每次做这类产品,我都会见到许多的“披星戴月”与“晨光熹微”。

  大概就是“热爱抵过万难”吧,回想最初在二外的时候我就参加过艺术类的社团,那时候可能就种下了一颗文艺的种子,没想到还能将这份热爱融入到事业中,我觉得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

  路滨琪: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我们国家的一些重要时刻。比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北京冬奥会、党的二十大等等,当然我也很幸运能在新闻现场见证这些高光时刻。

  记者这个职业其实还是比较辛苦的,这些年我体验过送外卖、送快递,在三伏天给大家测核酸,在田间地头和老乡一起种菜、摘果,那些新闻作品中饱含着我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很多年前,我在云南边远地区拍纪录片时被蛇咬了,当地老乡用“秘传”的白酒给我消了毒。这段经历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全面脱贫攻坚的意义。

  这两年在新华社社交媒体平台直播,“小路姐姐”当上了主播。我们用直播态的形式见证凡人微光,讲好新时代中国奋斗故事。直播互动中,多位非遗传承人、传统文化领域达人展示了非遗技艺,将古老智慧与现代时尚融合在直播中,让传统文化被更多人看见。

  记者这个职业让我见证了很多,收获了更多,时代的光、泥土的香、生活的烟火与沧桑,也成为我歌声里的力量。

  路滨琪:二外走过60年甲子芳华,这是既漫长又辉煌的一段60年,希望我的母校能够传承优秀、创新发展,培养出更多中外人文交流领域的优秀人才,为社会各太欣新材料科技行各业输送新鲜血液。祝母校越来越好,生日快乐!

搜索